安徽股票配资再次成为俄罗斯海军的中流砥柱
近日,一则消息震动了国际军事界:据俄罗斯《消息报》报道,俄罗斯国防部或许将放弃修复其唯一现役航空母舰“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目前该舰的维修和改造工作已经暂停。此消息一出,瞬间引发全球关注,人们不禁纷纷猜测,这是否意味着俄罗斯海军的远洋梦想就此折戟,曾经辉煌一时的红海军时代彻底画上句号?
“库兹涅佐夫”号航母的服役历程,充满了波折与坎坷。自1991年编入俄罗斯海军服役以来,它就像是被“厄运”缠身。2016年,在前往叙利亚执行任务途中,“库兹涅佐夫”号一路黑烟滚滚,其蒸汽管路破裂、燃气轮机老化的问题暴露无遗,这一窘态成为国际上的笑柄,被戏称为“烟囱航母”。好不容易抵达叙利亚开始执行轰炸任务,又接连在非受迫情况下损失了1架米格-29和1架苏-33舰载机,这场首秀最终以狼狈收场,也让“库兹涅佐夫”号的作战能力饱受质疑。
鉴于“库兹涅佐夫”号糟糕的状况,2017年,俄罗斯启动了对该舰的全面升级改造工作,本期望它能焕然一新,再次成为俄罗斯海军的中流砥柱。然而,事与愿违,维修之路布满荆棘。2018年,俄罗斯最大的浮动船坞PD-50因断电事故沉没,船坞两侧的塔式起重机坍塌,其中一个直接砸坏了航母甲板,在上面砸出一个直径20多米的大洞;2019年,舰上又突发离奇火灾,造成3人死亡、12人受伤,600多平米的区域被摧毁,整个机库也因此报废。这些接连不断的重大事故,不仅严重损坏了航母的舰体结构,还使得维修成本大幅攀升,工期更是一推再推,从最初计划的2022年完成,到如今遥遥无期。
如今,俄罗斯考虑放弃维修“库兹涅佐夫”号,背后是诸多无奈与现实困境。从技术层面来看,苏联解体导致航母建造技术体系分崩离析,大量相关技术人才流失。俄罗斯在航母维修与升级的关键技术上存在诸多短板,比如航母动力系统的更新换代、舰载机适配技术的优化等,都面临着重重挑战。“库兹涅佐夫”号本就动力装置不可靠,蒸汽锅炉等关键部件存在严重问题,即便耗费巨资修复,未来大概率仍会频繁出现技术故障,维护成本将居高不下。
经济因素也是关键。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军事预算大量向作战前线倾斜,海军经费被大幅压缩,能投入到“库兹涅佐夫”号维修上的资金近乎归零。维修航母本就是个烧钱的大工程,一艘中大型航母的现代化改装和维修,费用往往高达几十亿美元,这对俄罗斯目前的经济状况来说,无疑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开支。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俄罗斯不得不将钱优先花在刀刃上,发展那些能在当下发挥重要作用的武器装备。
战略重心的转移同样不容忽视。当下,俄罗斯的战略重心发生了变化,更加侧重于那些能在俄乌冲突等场景中直接发挥作用的装备,像核潜艇、轻型导弹护卫舰和高超音速导弹系统等。相比之下,航母这样的大型水面舰艇,其重要性相对下降。从作战理论和实际运用来看,俄罗斯在航母运用方面,缺乏有效的作战训练和成熟的作战理论,舰载战斗机以及有经验的飞行员也相对短缺,这使得航母难以成功执行复杂任务。随着海战形式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俄罗斯更加强调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航母与现代军事需求的相关性有所降低。
如果俄罗斯最终确定放弃“库兹涅佐夫”号,这不仅意味着俄罗斯海军将失去其远洋力量的象征,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中唯一一个没有现役航母的国家,其远洋威慑力将大打折扣;从更深层次来看,它标志着苏联红海军时代的彻底落幕,俄罗斯海军从曾经在大洋上与美国海军角逐的“远洋海军”,无奈退回以近海防御为主的阶段。这是俄罗斯在工业断层、经费紧张等现实困境下的无奈妥协,也是国际军事格局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当然,俄罗斯国内对于是否彻底放弃航母仍存在巨大争议。一些人认为传统航母在现代战争中面对无人机和反舰系统已变得十分脆弱,主张将资源转向高超音速武器与核潜艇;而另一些人则坚持认为,在远洋航行中,航空掩护仍然不可或缺,呼吁新建航母替代“库兹涅佐夫”号。但无论最终走向如何,“库兹涅佐夫”号的命运,都已成为俄罗斯海军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其背后所反映出的俄罗斯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
益通网配资-贵阳股票配资-配资之家门户网-最安全的杠杆炒股平台有哪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